古羅馬的雕塑同古希臘是一脈相承的,而最有特色的作品是人物肖像雕塑。青銅胸像《布魯圖》是肖像作品中的優秀代表,它表現的是否是那個為捍衛共和而刺殺凱撤的英雄布魯圖還有爭議,無論如何,它在表現人物嚴肅、堅毅的個性方面堪稱佳作。塑像的眼球是用象牙玻璃制成,看起來咄咄逼人?!堆菡f者屋大維》,據稱是凱撒大帝的繼承者奧古斯都大帝尚未稱帝前的雕像。屋大維是羅馬杰出的政治家、羅馬帝國的創始者。出身于騎士家庭,父親是元老院的元老。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孫,被凱撒收為養子,使其繼承了大部分財產。公元前44年凱撒被刺后,繼之而起的是執政官安東尼、騎兵長官雷必達和屋大維的三人同盟,史稱“后三頭“。三人間不斷明爭暗奪,不久雷必達失勢,到公元前30年,屋大維打敗了安東尼,獲得最后勝利,成為羅馬的軍事獨裁者。屋大維在國家制度上保存著共和的外衣,沒有恢復公開的軍事獨裁制度。他把自已稱為“第一公民“,意即元首。元首政治開始于公元前27年1月13日。元老院覺得屋大維有能力鎮壓奴隸和保衛奴隸主的利益,就贈給他“奧古斯都“的稱號,意為神圣、莊嚴、偉大。在元首制下,元老院實際上受元首的控制,屋大維本人是元首、統帥、終身執政官、首席元老、大祭司長,獨攬軍事、司法、行政、宗教等大權,實際上是皇帝。所以,屋大維樹立的元首制實質上是一種隱蔽的君主制,屋大維統治羅馬是羅馬帝國的開始。

以上是黨建雕塑制作材料的圖片
其次從實踐層面來講,在近代,盡管中國雕塑工匠與西方雕塑家在創作形式上極為相似,但是兩者肩負的社會責任大相徑庭。在中國,雕塑人員仍然是傳統分工中的一員,其主要職責是為寺廟建筑塑像、為建筑雕刻石頭。一方面,他們沒有獨立創作的自由空間;另一方面,從表現對象、作品所處空間等方面來講,他們的作品缺少介入社會現實的能力。而在西方,在“工作室“自由創作的雕塑能借助作品表達自己對社會的觀察,作品力量絲毫不弱于同時代的畫家。接受各方定件、從中獲利的西方雕塑,其作品則可以進入各種現代社會的公共空間,比如廣場、街頭、公園,其作品自然會引起公眾關注。這也是西方雕塑與中國雕塑有何區別的另一個原因。
名家名著捐贈暨國博百年中國百年雕塑展研討會、中國雕塑學會成立20年學術活動在國博舉行。53位雕塑家和已故雕塑家家屬向國博無償捐贈近60件經典雕塑作品,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雕塑集體捐贈活動。

以上是黨建雕塑制作材料的圖片
在立體派雕塑家創作的同時,意大利雕塑家們也創造了一種不同的風格--“未來派“,恩墻托·波菊尼宣稱:“絕對地和徹底地放棄有限的線條和封閉的雕塑?!啊白屛覀儼讶梭w打開,把環境關閉到人體里面去?!?
在這兩大主流之外較著名的流派還有構成派。構成派雕塑家瑙姆、加博、安·培布索奈(1886~1962)在創作中,用一種新的方式把物體所占有的空間進行了新的塑造,他們提出用空間、時間來取代量感,也通過構成雕塑尋求一種建筑新型的表現形式,對建筑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并采用和探討了新型材料,從而把雕塑要素與建筑要素完美地結合在一起.賈克梅蒂(Giacometti,1901-1966)和塞尚(Cézanne,1839-1906) 雖然沒有號稱自己是激進的前衛藝術家,卻都不滿足于憑借前人的視覺經驗觀察物象。他們以非凡的勇氣超越了傳統繪畫既定表現方式所制定的條條框框,形成了各自獨特的畫風。他們面對眼前的客觀景象,企圖拋棄固有的思想觀念和觀察習慣,重新審視,默默地尋求著新的屬于藝術家自己的真實體驗,這不免使他們同樣地深深陷入視覺困惑的泥潭之中,因而在審美方式上存在許多相似之處。但是,他們畢竟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時空里。由于不同的性格,不同的生活環境和人生體驗,以及不同的視覺思維方式,也導致了畫家審美特征的諸多差異。

以上是黨建雕塑制作材料的圖片
雕塑的產生和發展與人類的生產活動緊密相關,同時又受到各個時代宗教、哲學等社會意識形態的直接
響。在人類還處于舊石器時代時,就出現了原始石雕、骨雕等。雕塑是一種相對永久性的藝術,傳統的觀念認為雕塑是靜態的、可視的、可觸的三維物體,通過雕塑訴諸視覺的空間形象來反映現實,因而被認為是最典型的造型藝術、靜態藝術和空間藝術。
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改變,在現代藝術中出現了反傳統的四維雕塑、五維雕塑、聲光雕塑、動態雕塑和軟雕塑等。這是由于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的出現,沖破了由牛頓學說建立的世界觀,改變著人們的時空觀,使雕塑藝術從更高的層次上認識和表現世界,突破三維的、視覺的、靜態的形式,向多維的時空心態方面探索。

以上是黨建雕塑制作材料的圖片